学校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推进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的要求,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紧跟时代要求,多措并举赋能学校美育。
一、文化赋美,
用校本红色文化培育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嘉庚精神是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校本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学校建校强校的红色文化基因,也是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品牌。百年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守“嘉庚精神”立校,“诚毅校训”树人,根植于时代,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校史文化中的美育素材,用校本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
学习校主陈嘉庚先生的感人事迹
学校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课、征文比赛、读书分享会等形式,分享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组织学生赴集美学村、陈嘉庚纪念馆、集美塔人文馆等实地参观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嘉庚先生的感人事迹、感悟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培养爱国情感。
二、环境筑美,
打造嘉庚风骨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陈嘉庚历来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创设,他亲自主持设计修建蕴含浓厚爱国精神的嘉庚风格建筑。嘉庚先生创办的学校校园环境大多很美,这种美不止于形体,更在于风骨。嘉庚精神已经深入到他所创办学校的骨髓之中。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嘉庚风格建筑
建校以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始终践行嘉庚先生“开拓海洋、挽回海权、培育专才”的办学初心,积极创设嘉庚风格校园文化,着力打造嘉庚风骨的校园环境。学校建设校主纪念馆和校史展览馆、嘉庚铜像、《嘉庚讲学》铜雕群像、嘉庚长廊、嘉庚广场、嘉庚楼、嘉庚体石碑、嘉庚经典语录碑廊、敬贤山公园等嘉庚文化景观,对图书馆进行立面改造(嘉庚建筑风格)及馆内嘉庚元素的融入。此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嘉庚精神深度融合,使嘉庚精神具象化为可听、可看、可感、可互动的实物,创设“一草一木皆有文化底蕴,一处一景尽显嘉庚风骨”的校园文化景观,使师生时时处处受到嘉庚精神的熏陶。
三、课程融美,
用美课教育浸润学生成长
课程美育是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重要路径,体现了“课程融美、美课育人”的教育追求。为了让学生认识、了解和体验中国美学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大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辨析能力,陶冶良好的情操、养成健全的人格。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学生美育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目前已开设《陶笛入门》和《陶笛提高》两门课程,并成立了“启航”陶笛重奏团协会,活跃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海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协会成员与福建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陶笛演奏家赵亮老师合影
四、活动感美,
用传统文化活动“扬美润心”
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作为“五育”中的重要一环,在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美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美育实践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学校结合本地文化特点和节日传统,在营造节日氛围的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向美而行。如在端午节期间,校领导同师生开展端午节系列主题活动,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民俗,使学生在赛龙舟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营造了向美而行、美美与共的育人氛围。
校长刘光明同师生竞渡含章池
五、社团创美,
用艺术讲好海洋故事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海洋与艺术的双融双促、同向同行,鼓励引导学生从艺术实践中感悟海洋精神,用艺术讲好海洋故事。学校大学生艺术社团,一群热爱校园、热爱海洋,热衷用“美”诠释梦想的青春使者,在指导老师的耐心引导下,迸发想象力、创造力、情感力,用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姿与新颖的说唱方式,表达出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水产职业教育的办学初心,尽显海洋特色文化与美育浸润完美结合的独特魅力,赢得了无数次的掌声与喝彩。
学校大学生艺术社团表演《向海向未来》节目
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将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美育浸润初心,积极探索美育浸润教学实践育人新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