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月,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螺启新程”社会实践队奔赴福建漳州、平潭等沿海一线,将实践课堂延伸至水塘渔港,深入牡蛎、鲍鱼、东风螺等贝类育苗场与养殖基地,通过科技赋能与服务实践,为沿海渔业转型升级注入青春动能。
实践队调研企业度夏鲍苗培育现状
良种筑基:攻克养殖关键技术 探求产业源头活水
实践队首先将目光聚焦于现代渔业发展的核心——良种研发与养殖关键技术。在漳浦世倍水产养殖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牡蛎育苗场,队员们蹲身细察,精准记录附着密度、核查生长周期等,解析三倍体优质种苗的环境适应性与品种优势,为技术推广提供一手数据。
实践队队员查看三倍体牡蛎附苗状态
实践队师生与世倍企业技术员交流藻类培育技术
在漳州市益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福建省川洋渔业开发有限公司,队员们全面记录水质参数、鲍苗生长数据;对标智能水控系统的高效精准运作,系统梳理从亲本筛选、抗病性状鉴定到良种选育的科技创新链条,体会技术革新对传统养殖模式的深刻重塑力。
实践队师生调研鲍鱼良种培育
溯源问道:解码地域产业特色 深挖渔业发展底蕴
走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局渔业处,实践队深度解码当地核心养殖品种与创新模式,聚焦种质创新、智慧养殖技术推广等痛点问题,开展深入交流;走进平潭壳丘头遗址,实践队围绕“史前智慧与向海图强”展开深入讨论,积极探寻对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启示。
实践队师生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局渔业处人员座谈
实践队探访壳丘头遗址
对话全国海洋人物:赓续海洋人奋斗精神
实践队还专访了党的十八大代表、2013年度中国十大海洋人物、杰出校友王云。王云分享了她三次技术创业的故事,回溯了首创全国海水网箱养鱼技术、攻克长竹蛏育苗难题等的历程,并寄语青年学子:“扎得深根、经得实践,方能让技术创新真正落地,结出惠及产业的甘甜硕果。”
对话中国十大海洋人物王云校友
智汇赋能:精准滴灌破解难题 科技方案助农增收
直面漳州东风螺养殖区“幼螺夏季死亡率高”“病害预警机制不足”等核心痛点,“螺启新程”实践队创新采用“企业点单—师生接单”的精准服务模式,深入漳州市益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漳州市闽螺养殖有限公司“把脉开方”,诊断出“水体透明度不足,藻华频发”等核心问题,并依托专业所学,开出了包含“实时水质监测优化、饲料精准投喂策略革新、‘生态防控+生物制剂’结合应用”等系统性科技良方,让智慧理念与实用技术在塘头生根发芽。
东风螺养殖现场实践
“螺启新程”实践队员们用脚步丈量海疆、以智慧破解难题,将课堂所学倾注于推动渔业现代化的具体行动中,在服务海洋强国与乡村振兴的宏阔征程上,奋力书写着属于新时代海院学子的担当答卷。
贝类生产现场交流与技术指导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