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党建新视点丨福建漳州:潮起红帆扬
媒体海院
【学习强国】党建新视点丨福建漳州:潮起红帆扬
来源:宣传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16 15:49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字号:

港湾。杨庆昌


上万艘船舶,近万名船员,如何让党旗飘扬在漳州1.86万平方公里海域,为“漂浮队伍”点亮前行的灯塔,凝聚发展力量?


面朝大海,漳州市奋笔书写“海”的文章:自2024年起探索推行海疆党建工作,拉开基层治理从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序幕。从构建海上党组织全覆盖入手,深化跨区域共建联建、多部门联动,形成岸上党组织、海上党支部、产业特色党小组三级党建网络体系,在辽阔海疆高扬富民安疆的风帆。


头雁领航建强堡垒


碧海银滩党旗红——诏安县“四化机制”引领海疆振兴路


“我们村是全省最大的赤嘴鳘越冬育苗养殖基地,全村育苗年产值约6000万元。”诏安县西梧村党委书记吴志雄说话间底气十足。


赤嘴鳘鱼肉质肥美、胶质丰富,是制作鱼胶的主要鱼种。一尾成品鱼可重达25公斤,售价近5000元。如今赤嘴鳘鱼养殖可是西梧村的当家产业之一。


西梧村位于漳州诏安县四都镇南部,村民以滩涂、虾蟹养殖为生。随着海鲜市场消费偏好的转移,养殖虾蟹的利润空间持续下降,养殖户连年亏损。不转型没出路,但当初引入赤嘴鳘可费了不少劲,动员会上多数村民不买账。“几十年都养虾养蟹,怎么说换就换?”“没养过,万一亏了怎么办,送我都不要。”大家七嘴八舌地反驳。


漳州市委和诏安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现场调研大梧村海疆党建重点项目。


党员干部带头上。村党委书记吴志雄带着村干部先试养,按照标准改造虾池、全面清淤、增加深度,试水赤嘴鳘与对虾混养,组织养殖户前往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取经讨教。


“赤嘴鳘杀虫,气温不能凉,池水不能清,最好是选择8~9点钟有太阳的好天气……”吴志雄带着村干部走家串户交流经验。


一条鱼苗从过去的3元,到现在能卖6元甚至10元,赤嘴鳘养殖户每公顷纯收入达到16万元。看到“钱景”的村民蠢蠢欲动。村里随即办起了赤嘴鳘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有了赤嘴鳘的成功突破,我们又引进了泥蚶、花蛤、美国蚶等海水养殖品种,通过水产养殖合作社,标准育苗、共享技术、统一销售,降低养殖风险,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西梧村海上养殖党支部书记吴清强告诉记者。


据悉,诏安县以服务产业、服务渔民为出发点,打破“按自然村组划分”的传统组织设置模式,在四都镇、梅岭镇等沿海村设立养殖、捕捞等特色行业党支部16个,选拔100余名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担任支部委员,领航掌舵。


颗颗牡蛎串起富民大产业。


海上枫桥多元共治


“四建四延伸” 做好“海”文章——东山县探索开展基层海疆党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较于陆地,海洋作为流动空间,常因海域界限不清产生矛盾纠纷跨区域跟踪难、源头预防难、调处化解难等问题。


2024年年初,东山县前楼镇下西坑村村民陈某海上作业时与海上渔排养殖户李某发生撞船事故,导致陈某肋骨骨折住院,双方就赔偿事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海上网格员得知情况后,立马上报给挂钩村干部何秋龙,通过前楼镇综治中心研判,安排下西坑村“五老调解员”耐心劝导,双方达成和解。


为打通海域治理“最后一公里”,前楼镇创新推行海上“枫桥经验”,建立海上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根据宗海养殖区和产业作业区划分14个海上网格,将8个码头、港口、渔船停靠点,以及956艘乡镇船舶500余名海上作业渔民全部纳入网格管理,组建“村干部+船管员+党员船员+骨干渔民”的海上网格员队伍,引导网格员发挥“消息树”作用,通过“定网、定人、联船”,搭建起“1+2+N”三级海上网格体系(1名镇级综合网格总长,2名村级网格长,N名海上网格员),让每一艘渔船、每一名渔民都能精准找到组织。


东山县澳角村产业链党组织牵头举办海上救援专业培训


同时,前楼镇以海上党群服务中心为锚点,设立固定服务窗口,海上网格员轮班值守,实时接待群众来访,坚持接诉即办与吹哨报到相结合,形成“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全闭环,推动海上问题一站式受理,一揽子兜底。

东山县前楼镇推行“小板凳工作法”,组织党员干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


海上网格编织起“小事不上岸,大事不出港”的矛盾化解防护网。而治理力量不均、部门协同处置不畅等因素带来的海上安全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休渔期往往是海上走私活动的高发期。不久前,诏安县梅岭镇党员船长田钦林带领的海上巡逻队在夜间巡查时发现可疑船只,多次跟踪锁定涉嫌非法活动船只后,田钦林及时上报,海警、海洋与渔业等多部门联合出击,成功查获一起海上走私卷烟的重大违法犯罪案件。


“此后该区域再未发生偷渡、走私类案件,海上治安环境显著改善。这支由镇村党员干部组成的海上巡逻队,也是我们引导海上党员在安全维稳等方面亮身份、作表率的有效实践。”梅岭镇党委书记许逸炫说。


海域治理错综复杂,在依靠传统监管手段的基础上,漳州市借助数字化信息平台,探索海上“智”治新解法。诏安县海上船舶安全联勤执法中心指挥室的电子屏幕上,监控点位、船舶停靠数、预警数量等信息一目了然。后台点击定位标识,船舶名称、船长、网格员、船舶位置经纬度、报警时间等信息随即跳出,一键掌握。这是“海上漳州”管理系统部署在沿海县(区)、乡镇和重点渔村的45个子平台之一,通过预警专题、海域实况等6个应用场景,为海洋渔船、渔港码头动态和风险监测、预警、防范提供科技保障。近来平台新设“海疆党建”模块,链接发布相关动态信息,进一步推动海域管控智慧化、可视化。


除了科技赋能,海域治理还讲究组队作战。截至目前,漳州市推动6个沿海县(区)、开发区共同签署海疆党建互相协作框架协议,联合海警、海洋渔业、边防派出所等涉渔涉海部门定期召开片区联席会议,累计开展海域安全巡逻、海防教育等行动58场次,调解矛盾纠纷12起。


美丽海湾。阳金旺


兴村富民产业先行


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腰包更充盈,驱动海洋产业蓬勃发展是海疆党建的落脚点。


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三面环海,澳角人世代耕海牧渔,全村有100多家鲍鱼、对虾等养殖场,水产品加工企业40多家。2024年,澳角村社会总产值达15.5亿元,村集体收入24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万元。


澳角村村民在渔港码头上搬运海产品。


随着消费模式数字化升级,不少澳角渔民踏浪上岸,竞逐电商直播、民宿文旅等新赛道。紧挨着澳角码头的电商民宿一条街,街道商铺鳞次栉比,各式各样的新鲜海货正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退伍军人林湖斌是澳角村最早“触网”的村民之一。但曾经的价格战一度让他苦不堪言。“村里做电商的越来越多,大家的价格也越来越‘卷’,比如一袋墨鱼干一般卖100元,但是有的人就卖90元,甚至80元,利润基本上就没有了。”林湖斌告诉记者。


除了“卷”价格,电商人才匮乏、技术短板突出等问题也成为澳角产业转型的“拦路虎”。澳角村迎难而上,电商民宿党支部应运而生。他们号召企业规范销售价格和经营活动,策划电商展销活动、开展直播带货技能培训,党员带头探索“线上卖海鲜+线下住民宿”联动模式。2024年,澳角村累计培养和吸引500多名电商产业人才,整个村拥有电商企业超100家,年销售额高达3.5亿元。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5月,澳角村成立海洋经济产业链党委,推动链上企业组织共建、产业联营、人才联培、品牌联创。


为推进共同富裕样板村建设,澳角村党委、海洋经济产业链党委和东山县文旅集团党委联手打造由鱼跃馆、收获馆、满载馆3个场馆组成的“渔获满舱”兴村富民工坊。


在这里,海鲜干货、鱼糜鱼滑等深加工水产品,海洋文创等商品全部明码标价,游客可以放心休闲购物。坊内党员先锋岗、党群服务驿站吸收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场馆廊道的微型传习所更是链上企业、行业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会,进行政策宣传和技能培训的新阵地。


“工坊在经营中又拓展了我们链上38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和个体户的销售渠道,开业1个月以来,销售额已经突破10万元。”澳角海洋经济产业链党委书记许宇宁介绍道。


乐在鱼中。康素卿


澳角村五大支柱产业并驾齐驱;前楼镇下西坑村“冬春养殖+夏秋旅游”错峰发展模式,海上牧场农家乐、“海上动车站”、国家一级渔港等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四都镇大梧村避风锚地工程历时6年,一任接着一任干;康美镇“车蹭排”、帆船体验、风筝冲浪等渔旅融合项目精彩纷呈……致富故事在漳州沿海村镇遍地开花,在全省经略海洋的战略“棋盘”上,漳州的红色引擎马力十足。


港尾村:阳光,海浪,金沙滩。吴运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闽ICP备 09004623号 

Copyright © 2018-2025 WWW.XMOC.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