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的星河中,总有人以渺小启程,以闪耀收官。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学院校友吕晶的奋斗故事,看看她如何用12年,把专科生的起点,谱写成博士毕业、就职于北京高水平研究院的华彩篇章,用执着与坚韧镌刻下独属于青春的奋斗印记。
2011年9月,鹭岛的海风轻拂着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刚入学,吕晶的目光早已越过当下,落在远方更高的学术山峰上。她迫切地收集专升本报考资料,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备考方向。在实验室里,她俯身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世界,指尖小心翼翼地操作着试管,对专业课程实验展现出近乎痴迷的热情。这份专注与努力,让她在省级 “微生物技术及应用” 技能竞赛中斩获三等奖,还顺利加入导师的科研项目小组,为梦想的种子浇灌养分。
图书馆的灯光见证了她无数个奋斗的日夜。晨光未现的清晨5点,当海院校园还沉浸在梦乡,吕晶已坐在图书馆的角落,翻开英语单词书,将一个个陌生词汇化作知识储备;深夜闭馆时分,她仍在反复钻研专业课程的重难点。寒来暑往,这份对“升学梦”的坚守从未动摇,最终,她以425分的优异成绩叩开福建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大门。
研究生阶段,是淬炼也是蜕变。实验室里的无数次失败与重来,学术研讨会上的激烈思维碰撞,让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女变得沉稳坚毅。她的思想深度在一次次论文撰写中提升,人生观在科研探索中重塑。硕士毕业后,科研的魅力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她,考博的念头在心底生根发芽。面对家人最初的担忧,她用行动证明决心,而父母也逐渐被她的执着打动,从反对转为全力支持。
2019 年,吕晶踏上考博征程。然而,现实给了她沉重一击——考试的高难度与自身科研基础的薄弱,使她首战失利。但她没有被挫折打倒,而是选择进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工作。在这里,她白天投入科研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夜晚挑灯夜读,备战考博。“白天科研、夜晚备考” 的双重坚持,最终结出硕果,她成功考取北京某高水平科研院所的博士。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吕晶回望来时路,那些挑灯夜战的疲惫、面对失败的迷茫、收获成功的喜悦,都化作成长的勋章。她常说:“青春的意义,在于敢想敢为,不怕跌倒。哪怕前路布满泥泞,只要心中的目标始终明亮,终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从高职到博士,从青涩到成熟,吕晶用十二年光阴诠释了奋斗的力量,也为无数追梦人点亮了前行的灯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