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主视觉
我省代表队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荣获4金4银16铜,金奖数较首届国赛实现翻番,工作经验做法在全国高校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创新实践成果展上展示。一是积极组织发动,参赛规模再创新高。完善“省—校—院”三级联动机制,发动全省大学生积极参与,报名人数突破31万,较首届增长50%。其中,6所高校报名人数超1万。二是创新赛训模式,提升职业规划能力。总结省级大赛经验,创新赛事方式,构建“训赛结合”选拔体系。组织“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专题培训,举办大赛训练营,邀请资深专家为75名省赛优秀选手提供一对一辅导,帮助选手优化职业规划方案,为参加国赛提供助力。三是突出校企合作,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大赛期间,省内8家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国赛现场招聘活动,与全国参赛选手进行供需对接,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贡献福建力量。
福州大学以智为擎
大力推进教学管理数字化变革
福州大学智能问答界面
一是以人工智能驱动教育教学深度变革。自主研发基于DeepSeek-R1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支持平台,推动教学、科研、管理全链条与AI深度融合。筹建高性能智算平台,优化算力资源配置,制定标准化租赁协议,显著提升科研效率。持续推进节点云资源扩容,确保计算资源高效利用。二是以数据治理提升校园管理效能。重构业务系统,以“一数一源”为基准,强化数据治理。搭建教师个人数据中心与主页,实现数据高效整合共享。通过银校合作,挂标8个信息化系统。高效完成160余个信息化项目验收,涉及资金近3000万元。稳步推进信创工作,提升校园官方电子邮件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三是以长效防护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安全防护机制,定期开展11个业务系统渗透测试、服务器季度安全巡检工作,发现高危漏洞16个,修复率达100%,实现网络安全“零事故”。持续优化安全策略,做好二三级等保系统复测工作,完成率达99.9%。
闽南师范大学“三聚焦”
推动教育督导高质量开展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督导研究院五周年学术研讨会
一是搭建交流平台。成立全省首个教育督导研究院,连续承办五届福建教育督导高峰论坛,学校被确认为全省首个教育督导智库。二是深耕理论研究。出版全省首部教育督导学术著作,3项研究成果被省教育厅采纳,收录至《教育督导蓝皮书——中国教育督导报告》。三是开展实务培训。参与研制《福建省“对市督导”评估标准和办法》,受省教育厅委托组织专家对近50个县(市、区)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督导评估,承接各类督学培训20余班次,培训3700余人次。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AI模拟面试
一是全员促就业。落实“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二级学院主责、职能部门协同、教师参与、辅导员跟进”的工作机制。校领导带队开展调研指导23次,推动毕业去向落实率同比提升10.48%,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同比提升20.22%。二是全力拓岗位。实施书记校长访企拓岗行动,走访企业350余家。2025年度已举办近60场招聘会,校内就业网发布岗位信息近200条,提供1.2万余个就业岗位。三是全程优服务。创新“AI+就业”模式,投放海峡AI职途舱,举办求职技能、政策指导等讲座45场,建立精准帮扶台账,实现就业服务全覆盖。四是全心送帮扶。落实“3个3”结对帮扶,举办“宏志助航”培训班,为722名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覆盖率达100%。五是全面抓核查。健全就业数据统计审核机制,开展自查、互查与抽查,定期回访毕业生,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泉州师范学院多举措
推进校园电动车治理工作
校园电动自行车安全主题班会
一是完善制度。制定《校园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校园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利用平安校园公众号等媒介平台推送资讯200多条,向2024级新生寄送温馨提示函4535份。二是强化人防。召开各类部署会、专题会和推进会12场,调研座谈会20场,主题班会40场,分区域清理废弃无主等车辆306辆,清退应届毕业生车辆2163辆。组建学生交通文明纠察队,协助做好交通安全管理。三是强化物防。2024年以来,增设交通指示提示标志193块、减速带106米、停车位划线688米、禁停标线47平方米、爆闪灯12个、防撞水马(桶)53个,进一步优化校园交通安全标识。四是提升技防。建设非机动车门禁管理系统,安装电动自行车无线射频卡6355辆,新增监控点位206个,加装校园电动自行车违章抓拍设备6处,及时通报违停、违规骑行等行为。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台企发展
闽台产教融合精英训练营学员开展学习研修
一是共育技术人才。与友达光电、宸鸿科技、冠捷显示等龙头台企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模式,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育教学,依托台企真实工作场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助力台企育才留才。二是共培业务骨干。开办“智能制造精英训练营”,紧扣台企实际需求,精准设置5个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块,现已培训128位台企工程师。三是共筑合作机制。打造闽台液晶面板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闽台融合实习实训基地、闽台师资培育基地等平台,在智慧工厂建设、工艺流程改进等方面形成产学研常态化合作,不断丰富闽台产教合作经验,更好服务台企发展。
黎明职业大学
“三个深化”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师生深入行业标杆企业学习交流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课程-实训-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与龙头企业合作订单班,已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300余个。开展“名企探岗”活动,组织师生深入行业标杆企业学习交流。二是深化访企拓岗。深入各县区及重点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企业等,深挖优质岗位资源。目前,已走访企业332家,拓展岗位1600余个,与安踏、利郎、火炬电子等40余家优质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建成涵盖2000余家合作企业的数据库。三是深化分类指导。构建“全周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为低年级学生开设职业认知课程,强化职业启蒙与行业认知;为高年级学生实施“就业能力提升计划”,提供简历优化、模拟面试、岗位对接等实战化指导。
漳平市打通“三点”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校一品”工程
一是打通教育惠民堵点。实施中小学新改扩建等项目48个,新增学位1.78 万个,深化“一校多区”改革,为工业园区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免费午间服务,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二是打散强师筑梦痛点。设立教育教学奖励金,通过定向委培、菁华英才等招聘教师726名,打造名师工作室 41 个、名师236人。三是突破全面发展难点。实施“一校一品”工程,开展“大德育、大阅读、大课间、大社团”活动,创建国防教育全国示范校等特色校13所,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