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以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以下简称“青马”学员)深入大嶝岛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挂起“大学生站长”胸牌,把课堂搬到街巷、把双脚插进滩涂,在基层治理一线淬炼青春底色,为海岛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动力”。
红色课堂“活”起来
信息工程学院“和光同行”社会实践队在山头社区邀请残疾老党员“现身说法”,拍摄“光·回响”红色短片,打造“红色文化+残健融合”沉浸式思政课;国际商贸学院“海韵红笺”社会实践队在双沪社区里,“走进女炮班”访谈让亲历者的炮火记忆成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街道实践所更把红色足迹与海洋馆展区巧妙“串珠”,让“红色+专业”同频共振。
科技科普“动”起来
海洋工程学院“海工飞翼”实践队走进翔安区大嶝阳塘小学,开展“科技赋能社区,无人机科普惠民”主题实践活动。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以无人机技术为载体,结合海洋科技应用实例,开展无人机科普,实物展示、原理讲解、飞行演示、海上救援应用介绍,为学生们带来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体验;信息工程学院“对话青春”社会实践队在小嶝社区“光电启智”小课堂上,激光折射、太阳能小车让“高深”科技秒变“触手可玩”,孩子们争相举手“再来一次”。
国际商贸学院“御风而行,共赴山海”社会实践队在东埕社区,“风狮领航”把风狮爷信仰、古船木作技艺搬进直播间、文创店;海洋生物学院“食膳雅韵”社会实践队在北门社区,“闽韵绣安康”把闽南古早味、中医膳食文化做成“舌尖上的文明”;海洋工程学院“青盾禁毒”社会实践队和国际商贸学院“无毒行者”社会实践队在阳塘、双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分龄化禁毒游园会则让游戏闯关与科普讲堂精准触达不同人群,传统文化与基层治理同生共长。
海岛教育“亮”起来
航海学院“海防戍边”社会实践队在小嶝社区“海岛支教服务站”常态化开课:海防知识、绳结旗语、潮间带科考、红树林守护……一门门特色课程弥补海岛教育短板;公共教育学院“逐海图强”社会实践队携手港澳台青年,把“海洋文化进校园”开进大嶝中心小学,大手牵小手,同上一堂国情教育课。
文旅产业“火”起来
国际商贸学院“嶝火相传”社会实践队用脚步丈量金门县政府旧址、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围绕“红色研学路线”“闽南红砖建筑保护”等课题拍摄短片、设计线路,助力“女炮班”故事走出史料、走向游客,让红色 IP 成为海岛旅游新爆点。
今年4月份以来,为进一步拓展青年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渠道,落实《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合作协议》,校团委与大嶝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大嶝团工委、大嶝青创会等相关单位紧密配合,以“资源融汇、力量融合、载体融通”三融路径,构建“人才链、创新链、服务链”三链协同体系,9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部设立“大学生站长”岗位,并纳入共青团“扬帆计划”。我校选派“青马”学员深度参与活动策划、志愿服务等活动,街道提供培训、实习支持,实现人才常态化下沉,为基层治理注入青年力量。
5月23日,校宣传部、团委与大嶝街道举行“青春双轨”校社共建签约
校党委委员、副院长马国玄与大嶝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陈仲谋,共同为挂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生站长的“青马”学员颁发聘书。
今后,“大学生站长”们将继续带着项目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常态化下沉,让青春与基层“双向奔赴”,与社区共同发展。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好友和朋友圈